孔思军:ICO真正的出路在实业而不是割韭菜

2018-06-13 14:21:11来源:海外网
字号:
摘要:“讨论了一上午,终于搞明白我们与ICO之间的区别了。” 4月10日下午3时,在北京望京优势资本的办公室,华美国际集团董事长孔思军甫一落座,便略有些激动地快速说了起来。

据核财经 “讨论了一上午,终于搞明白我们与ICO之间的区别了。”

4月10日下午3时,在北京望京优势资本的办公室,华美国际集团董事长孔思军甫一落座,便略有些激动地快速说了起来。

在实业界,瘦高个子的孔思军颇负盛名。作为“瑞士军刀”品牌的中国总代理,其箱包行销整个中国;但在区块链领域,他自谦乃“小学生”,他的首个区块链项目柬埔寨万亩稻田,今年6月才会上线。

去年9月4日,持续了大半年的加密数字货币疯涨与区块链ICO热,被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文阻断,ICO继数字货币交易之后亦被禁止。然而,明火虽灭,暗火持续延烧,区块链至今仍是产学研界的热议话题。

孔思军正是在去年11月区块链的严冬季节接触到了这一前沿科技与思维。因为有自己的逻辑框架,他仅用两个月便初步理解了区块链,并与朋友兼知名私募股权投资人、优势资本董事长吴克忠达成共识——当下的区块链市场并不理性健康,区块链技术和运用应该回归企业真实的需求,用来升级和改造企业。

其实,孔思军对币圈有一定的刻板印象,对其的最大批评就是炒风太盛,并自认与币圈没有共同语言,是寂寞的;相反在区块链的理解上,他并不信奉区块链原教旨主义。“要不断吸收,完善自我而不是迷失自我,”他这般告诉《核财经》。

站在传统实业的立场,他要考虑的是区块链赋能传统企业时,Token的真实价值如何落地。他对彻底去中心化嗤之以鼻,亦不想将自己的项目仓促推向社会。人们通常会按类别将区块链分成公链、联盟链、私链;但他把区块链看作物联网的第二阶段,结合自家企业来理解就是一个过程:先是私链,然后是企业间的联盟链,再往后才是走向社会的公链。

令笔者大感意外的是,智能合约的底层技术以太坊交易确认时间长,往往需近一小时,一向被认作缺陷,而在孔思军眼中,这已称得上飞速。

他坦言,这已比传统的交易确认方式快了数百倍。对传统实业来说,效率最为重要,这无疑是区块链技术被他迅速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机会主义不是实业思维

《核财经》:说说您的项目吧。讨论了一上午,您觉得ICO的哪些风险问题屏蔽掉了?

孔思军:目前ICO存在几种风险。第一,宣传过度。第二,非法集资行为的风险,关于这个国家有法律底限。第三,很多ICO是原创草根、非常初级的项目,甚至仅有一个idea就去募资,年轻团队从来没有创业经历,说白一点其实是个花大成本买诚信的过程。这种成本对未来不是健康的。而我们是希望一步步稳固走下去。

目前对传统企业来说,提高效率最重要。如果不能提高效率,光是币炒来炒去,不切亲人朋友的菜,就切外人的菜,总之有人要受伤。这种机会主义不是我们做实业的思维。实业思维是通过内部效率提升、产业技术升级等,让大家觉得区块链真的有价值。

就比如我们在柬埔寨的万亩稻田项目。我们去柬埔寨后,发现当地还是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粗放式撒种,一亩地要22公斤茉莉香稻种,中国现在只需2公斤,原材料就相差20公斤。这就是一大差距。第二,从产出来说,我们相对精耕后,一亩已能产出五六百斤稻米,原来只能产220斤至300斤,也就是说一亩地我们已能做到高一倍的效率。

后来我与福建省委派到柬埔寨辅导农业提升的陈丹教授讨论,还有什么提高效率的可能?陈教授说,集约化之后,再下一升级是规模化、机械化,和美国一样几万公顷地使用联合收割机、无人播种机。你看,工业机械化引进是不是减少人工,又可以提高效率。我于是开玩笑,还有没有可能再提高?他说当然可以啊,精细化。现在已能做到精细分析了,土壤分析、气候分析、水文分析,比如土地缺什么,就补什么。

我们实业其实是在不断思考这样的方式,如何从效能、效率、品质提升来创造它的内在价值。股票也好、Token也好,都是真实价值的体现。

《核财经》:也就是说实业比较考虑边际成本效益问题。

孔思军:边际成本降低、效益提升。其实区块链就是一个互联网运用手段。你看我们的方式,因为海外资产的产权是永久性的,我们买回来后一亩一亩地去销售,销售的是土地资产与土地上的每年地租回报(茉莉香米)。这个过程,要跟客户一个个地去确权、去沟通说明,会花很多时间成本。假如通过区块链,共识的农田上链后使用电子合约,直接标准化,往下流转就行了。这就解决了大量的沟通、确权、签约手续等问题,极大地提升了效率。效率不光是生产效率,还包括商务沟通效率,这方面的成本才是商品成本的大头。也就是说,区块链技术有很强的人与人沟通、人与物确权的商业效率提升价值可以挖掘。

第二,项目模式本身有创新。传统农业,农村土地属于农户,农户自己去种植,他既是生产者又是所有者,然后把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我们,这叫二维世界。我们的创新是三权分立——地主+长工+管家模式,把农田产权通过电子合约、Token细分方式确权,即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亩田,这样资产就实实在在地属于客户,大家都成了“地主”。然后委托专业的农业公司,用工业化思维去改造升级传统农业,把农户变成产业工人。第三方是我们平台服务商,做都市新“地主”的管家。区块链的价值,就是如何让这三个层次的沟通更高效率、更少失真、更多准确性、更快落地。

《核财经》:也就是说,您理解的区块链技术,是对现有农业或工业体系进行改造。因为它不完善,提升改造空间较大。

孔思军:对。区块链解决了人与人的诚信、人与物的确权、物与人认证的问题。它不仅仅是技术问题,运用得当,可以基于你的商业模式来节省海量沟通、交流和信息传递。传统的土地资产以一亩为计量单位,使用Token后资产可以碎片化千、万倍。巨无霸是工业时代的特征,高频是互联网的特征。资产碎片化后你就要面对无数沟通,产生无限大的沟通成本。区块链能通过共识机制,通过确权行为把沟通成本几何倍率地降低下来。

必须要有真实价值,要落地

《核财经》:我看过您做的PPT,觉得虚拟币向实是个很新颖的观点。原来大家讨论区块链,想要探究的是通证经济如何脱虚向实。您特意区分虚拟币、服务币与实体币,很重要吗?

孔思军:很重要。币圈虽然我才接触半年时间,但转了一圈后感觉太喧嚣了,跟(上世纪)九十年代上海炒原始股、零几年温州炒房团一样疯狂,半夜三点也不睡了,大神布道,韭菜狂躁。(另外)去中心化真那么重要,定要一步到位吗?那是不可能的。就像人一定会死,但儿童时要哺乳,少年时要学习,青年时走上社会打拼,中年要养家,老年安享晚年,然后才经历死的环节。

其实,去中心化对我们传统企业来说第一步就是去中间商环节。原来从工厂、农场产出,要经历出口商、进口商、一级二级三级等渠道商,现在压缩了,FTC(Farm, factory to customer)直接到客户手里,这就是去中心化。我觉得宣传有偏差,就是因为没有进入实业的轨迹思考问题。

《核财经》:我基本上理解了,您说的从虚拟币、服务币到实体币,是过程而不是分类,实体币指的是与实业挂钩的Token。

孔思军:对。真正的客户属性在慢慢转变。最早的客户只是消费者,这是第一阶段;第二阶段,消费者能提佣金,从消费者进到消费者+销售者。今天我们谈区块链,是让你成为公司的股东,分享我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红利。如果企业的区块链技术运用成熟了,今后我们的客户是消费者、销售者(分润)、股东(分红)的三权合一,公司的私有制的股东会也就不要了,改成全员的基金会,股东叫币东,Token东(笑)?

如果有Token,“虚拟币向实”的话应该是先享受到企业内部这个红利,而不是炒来炒去在企业外部的市场上赚取差价。

《核财经》:炒币的人应该是把币当作资产。

孔思军:不,他们把它当作货币符号。把它当货币,至少目前是死胡同,其实是股票。美国上个月召开了第三次听证会,说得很清晰了,三个界定:第一,只界定比特币与以太坊是虚拟货币,确定了底层交易兑换的货币属性;第二,剩下的其他虚拟币,都是融资手段,融资手段不就是公司的股票吗。融资手段在中国应当属于证监会管,货币属性归银监会管,希望政府监管能够早日归位。第三,你敢骗钱跑路,属于FBI管。

《核财经》:那样的话从虚拟币到实体币,对应的不同层次不同管理部门也清晰了。

孔思军:对。如果是汇兑、交易功能,比如央行印刷了1万亿货币总量,100亿跑到虚拟世界去了,因为被换成了100亿的虚拟币沉淀了。现在都数据化了,不要切掉,把它监管住嘛。ICO是企业融资行为的话,主板、创业板、中小板、新三板……不就是再多增加一板块吗?

《核财经》:您觉得Token是做区块链项目时必不可缺的吗?

孔思军:是的。我反过来说吧,有公司说溯源区块链,有意义吗?有打假的意义,但给客户的价值增量并不高。我们在设计资产证券化之下如何赋予Token真实价值,逻辑是:土地在柬埔寨是永久属性,土地上每年都有收成收益权,因此把土地产权的稳定性+每年收益权的变动性作为Token的价值基础。Token必须要落地。产权、收益权、股东分红权三权合一后,这块地是我的,对应土地资产上的产出是我的,每年我可以分红(茉莉香米回报),如果今后公司(基金会)团队经营管理得好,再多分一部分公司(基金会)利润给我。这我觉得是真正把Token做实了。

《核财经》:如您刚才说是一种融资手段,这融资手段怎么进行?

孔思军:直接发成区块链的米Token。比如原来你花3万元买一亩地,我给你发个证。现在有了电子合约,直接给你3万个米Token。一万亩土地就对应着一万亩地的米Token,然后锁定土地资产、形成共识机制。锁定完后就不能乱发、超发,之后就可以等待每年收成、分红。

目前币圈,好像还没看到有年度分红的。太少人做链,太多人做币。但我相信,今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上链,会有越来越多有价值的Token涌现。

《核财经》:其实很多企业,如互联网巨头BAT已在研究区块链。关于ICO,国家现在采取禁止的态度,原因之一是去年下半年的乱象。那您觉得现在上线区块链项目是合适时机吗?

孔思军:技术无罪,运用谨慎。第一我们肯定要仔细阅读国家所有法律法规,不去触犯ICO风险底线,在区块链的技术或范围内去做项目的技术积累和客户价值沉淀。把工业时代文本式的东西变成电子合约,提高效率,这个小升级是完全可以的。第二,操作过程中尽量谨慎,不要变成非法集资行为。我们的项目毕竟有稳定的价值基础,不是空气,不管怎么说地在那,跑也跑不掉。现在Token化了就比原来的证券化更好,产生了一个Token权益流转和碎片化可能性。

区块链把企业变成互联网上的独立体

《核财经》:您也提到你经常在苏州、福州、海外往返,您觉得各国对区块链政策有何不同?

孔思军:我上个月刚刚去了新加坡、柬埔寨。比如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政府其实把ICO定义为企业融资,类似于中国的证监会在监管它。既然监管,它属于融资行为,其实就是防止你拿钱跑路。美国有三次听证会,每次都在进步,这是一个相对理性的政府。现在许多人跑瑞士去了,瑞士和东南亚一样,但更宽松。

《核财经》:有个说法,原来说金融为实业服务,后来说实业为金融服务。区块链进入后,这种现象会有改观吗?

孔思军:对任何传统实业来说,金融都高于实业,不管是传统向银行借钱还是自己上市发行股票,或是现在ICO的新可能,一定是在更高层面。在这之下,企业的产融结合也好,产业整合也好,金融永远是龙头,只是大多数企业没有机会也没能力做到上市,或融到钱进行产业并购。国家为什么设中小板、创业板、新三板?都是为了让更多金融通道打通,让企业产融结合,所以方向是对的。ICO让企业打开了一扇新的产融结合大门,但门背后开启灯光的按钮不在企业手上。

《核财经》:与您聊天我觉得很受启发,传统上往往就区块链谈区块链,很务虚,没考虑到实业界真正需求。好比大家都谈区块链是共识,但共识是什么,不同的人理解可能不同。

孔思军:其实,区块链对传统实业来说最大的变革在哪里呢,从实体店到电商的被动, 现在区块链让企业在互联网上变成一个个自信的独立体,可以自我存在、自我扩张。

在淘宝、京东的中心化,压榨了企业的利润。比如淘宝的比价,比完价后你亏本吆喝,企业没了利润。以自我为中心,企业能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客户,做好更多的增值服务,形成良好的内外循环生态。

新的机会就在这里,我立足本位做我的自立王国产业生态圈,商业模式升级了,让客户与我们的沟通更快、更真实、更高效率,客户可以溯源、传承、交易,跟我们结合利益共同体。实体企业会迎来一个新明媚的春天。(作者:陈默)

责编:王瑞景

  • 路过

新闻热图

海外网评

国家频道精选

新闻排行